澳大利亚和瑞典近日利用蜻蜓大脑中“小目标运动探测器”神经元的记录,开发出一种闭环目标探测与跟踪算法。研究人员在基于昆虫行为的主动跟踪策略的机器人平台上实现了这一算法。在低对比度目标、杂乱环境和干扰物等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条件下,机器人在闭环目标追踪方面表现良好。研究团队希望能在研究成果基础上提供平台和工程应用样机,以更好地理解昆虫的感觉系统。
美国陆军研究实验室和布朗大学
开展军用电池延寿技术研究
美国陆军研究实验室和布朗大学近日正在深入研究电池技术,以找到能够延长GPS设备、移动电话、战场手提电脑和包括机器人在内的其它单兵装备所用电池寿命的方法。根据实验室技术转让和推广办公室制定的合作研发协议,军方和大学研究人员正在试图解决锂离子电池阳极形成的固体电解质膜(SEI)的制备和表征技术难题。
美科学家研制出
新型高光能、超小型LED探头
日前,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的研究人员对集成近场光电子(INFO)系统中的关键部件——探头进行了改进,使其光输出强度增加了100倍,具有超小型LED“聚光灯”功能。该项技术拓展了INFO探头的应用范围,可用于识别易患癌症的组织、改进太阳能电池的测试材料等。
美国科学家研发可将
手语转换成文本的智能手套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近日制造出一款低成本智能手套,可将美语手语字母转变为文本,并通过蓝牙将信息发送至手机或电脑,还可以用来控制虚拟的手。该装置的关键部分是由橡胶状聚合物制成的柔性应变传感器。在测试中,智能手套可将美语手语中的26个字母全部翻译出来,还能用来控制虚拟的手以表达美国手语字母。
斯坦福开发新型“智能窗户”:
可在1分钟内变暗
斯坦福大学近日开发出了一种可以在电力作用下,于一分钟内完全变暗、或者再变得透明的“智能窗户”。该窗户原型由两片玻璃夹着一层透明导电铟锡氧化物制成,在自然状态下,其可以保持80%的进光量。但若加以电流,包含铜离子和另一种金属离子的溶液会从边缘过来覆盖锡氧化物,从而实现遮挡光线的效果(仅有5%的进光量)。
日本开发出
高抱水性人造丝纤维
日本北陆先端科学技术大学的研究人员新近开发出将人造丝抱水性提升28%的纤维。其原理是将源于天然高分子的“sacran”(具备超级保水能力的多糖类物质)揉合到人造丝中。sacran是从蓝藻中提取的吸水性高分子。
俄罗斯研制出
生物降解复合材料
俄罗斯普列汉诺夫经济大学与俄罗斯科学院伊曼纽尔生化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经过联合研究,研制出聚乙烯和各种植物填充物基生物分解复合材料。这项新技术有助于制造生态无害包装材料,其成分包括各种工业天然废料。
3D打印工装缩短模具制作时间
或能省数十亿美元
若将3D打印技术用于生产工装(tooling),且不再将3D打印技术的应用局限于原型车零部件的生产,那么汽车行业在产品研发阶段或将节省数十亿美元。美国田纳西州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工程师及科研人员已生产出一款工装,可用于制造汽车发动机罩。
美国海军授予洛克希德•马丁公司
2600万美元合同以增强激光制导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近日从美国海军收到一份价值2600万美元的合同,以生产增强型激光制导训练弹(ELGTR)。ELGTR可搭载于F-16, F/A-18,AV-8B和各种国外战机。除ELGTR外,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还设计和生产了已被实战检验的“宝石路”II plus激光制导炸弹(LGB)组件和“模范”直接攻击弹药。
F-22升级雷达和武器系统:
“缠斗”中俄隐形战机
美国“侦察勇士”网站近日报道称,升级版雷达、武器和网络安全技术正被融入F-22战机,以使该隐形战机能够应对未来敌方威胁,成功与俄罗斯及中国第五代隐形战机缠斗,以及成功执行飞行任务至本世纪60年代。